Shinanyu

比较随意,不要轻易关注我捏~Σ(|||▽||| )

【白居易】半生潇洒,半生失意

    来看元白之间的惺惺相惜

 基本上都是史实,一些细节是自己添加的 

  文笔一般哈

   

  “乐天兄,一起来喝酒啊?”

  

  “乐天兄,最近因病神恍惚,不能自主,只梦见那些不相干的人,偏偏没有梦见你。”

  

  “乐天兄,………”

  

  在他梦里,少年的眼睛微微弯着,眼神很亮又带着光,嘴角扬起弧度。清脆的笑声和动人的笑容清晰地刻画在脑海中,让他又想起了和少年初见时花前月下,马前鞍后对诗的场景。

  

  可到后来,少年的声音越来越小,画面也变得越来越模糊,他只觉得眼前一片朦胧,直到最后什么都看不见。

  

  沉睡中惊醒,白居易睁开眼,才发现这是场梦。他抬头朝外望去,窗外仍是一片漆黑,寂静阴沉,仅有的一点光亮是那轮惨淡的明月照进来的。

  

  不知道现在是子时还是丑时。

  

       他缓缓坐起身下榻,踱步到桌前点亮了油灯,微小的火苗不断跳动,他的影子孤独的映在墙上,人已到风烛残年,余生也不剩下多少了。

  

      看着那一点一点滴下来的蜡油,回忆不断展开,他的思想逐渐被占据…

  

  

  

      772年,郑州新郑的白家诞生了一名男婴,给他取名白居易。

  

  小白居易自幼便十分聪慧,五六岁就会写诗,九岁时熟练掌握声韵格律,他自己也十分努力,不愿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。

  

  19岁那年,小白认识了邻家一个名叫湘灵的女孩,两人互为青梅竹马。湘灵正是及笄的年龄,两个人情窦初开,给彼此留下好感。

  

  可惜有情人未能成眷属,因为母亲的反对,白居易与湘灵终究没能在一起。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一气之下离家投奔官场。

  

  元稹23岁那年,在长安一次诗会上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知己。

  

  英俊潇洒的少年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看到了白居易,他身穿一件白衣,容貌清秀,脸上有一种温柔的美,目光明亮如一汪泉水。皮肤白皙,头发乌黑。

  

  一举一动皆不失儒雅大方,彰显着成熟与稳重。

  

  两个人就这样结识。

  

  803年,两人同科极第,那年元稹24岁,白居易大他7岁。

  

  他们一同备考,后来被朝廷授校书郎,一同吟咏风雅、走马行猎,流连于秦楼楚馆,醉饮于长安酒肆。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曾给元稹写诗称他们俩是:所合在方寸,心源无异端。

  

  806年,白居易任周至县尉,他关心民生疾苦,经常下乡体察民情,一心为民着想,在这期间,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《卖炭翁》。

  

  初登官场,他意气风发,壮志凌云。

  

  他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。

  

  几年后他成了给皇帝提建议的谏官,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讽刺政治黑暗的诗歌,他频繁上书,希望能够指砭时弊,结果不出意外,得罪了一批权贵。

  

  没想到事与愿违,树敌无数。

  

  仕途上遭遇了打击,幸好,有好友在身旁一直支持。因为常年相隔两地,两人极少见面。当白居易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元稹,常常会拉着他一同饮酒。

  

  一次他把元稹灌醉的很厉害,微之喝得东倒西歪(醉舞半衫垂),可是白居易还是一个劲的劝酒。

  

  元稹无奈,只好开口问他“乐天兄你把我灌醉是有什么意图吗?”(君今劝我醉,劝醉意如何。)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说不出来话,许是担心再喝下去元稹又要说胡话,便也只好作罢。

  

  

  810年,元稹因写下《酬翰林》,得罪了腐败的官僚集团,被贬江陵。白居易以死上书,据理力争,为元稹抱不平。

  

  815年,他的耿直进谏终究还是触犯了权力上层,于是被随便找了个理由贬为江州司马。

  

  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,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。看见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。一位文人骚客,一位天涯歌女,是音乐让他们之间有了共鸣。

  

  一曲终了,白居易许久没有回过神,站在船上望着江面没有说话,心中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。

  

  这么多年,他老了,也累了。母亲已经去世,朝廷中被排挤,官场上受打压…他自己也忘了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,这一生也零零碎碎,乱七八糟,太多的事情没有结果,倘若退一步“安静”一点,说不定还能保自己一个周全。

  

  只是沉默的这些日子里,你又会想什么?

  

  元稹此时也被贬为通州司马,听闻白居易遭贬谪,心中满是满是担忧,尽管自己身体虚弱多病,却还是挣扎而起,为他写下《闻乐天授江州司马》。

  

  “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”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知道元稹的病尚未好,给他寄了药,在信中写到:未必能治江上瘴,且图遥慰病中情。

  

  元稹在收到药后写下:唯有思君治不得,膏销雪尽意还生。

  

  两个人就这样用相互作诗来排遣思念和愁苦。一个人的生命,他们有一半是活在对方中的。

  

  而江州司马也是白居易一生中的转折点。

  

  他看遍了世态炎凉,人情淡薄,发现了自己的满腔热血,一心为国竟然会引来祸水。

  

  于是他慢慢的变了。

  

  此前他想要兼济天下有一番作为,后来逐渐转化为独善其身。

  

  年轻时的春风得意、直言相谏到后半生的圆滑处世,内心淡然。他学会了收敛锋芒,学会了伪装,学会在官场中保全自己。

  

  822年,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,在位期间,他修筑西湖堤防,疏浚六井,在其位谋其职。他虽遭困难,但初心从未不改变,为百姓做实事,当地的人民提起白居易无不称赞。

  

  826年,在扬州白居易遇见了刘禹锡,他的生死之交柳宗元去世,仕途失意的两位诗人一见如故。

  

  对酒当歌,一番畅饮。

  

  临走前刘禹锡写下了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

  

  酒后两人挥手告别。

  

  晚年的白居易生活还是算闲适平淡,甚至有了点隐居的心态。可人生诸多事,终难事事如意。

  

  831年,至交元稹病逝…

  

  这对白居易来说是无疑一个天大的打击,当元稹的棺木经过洛阳时,他伏在元稹的棺木前痛哭,并亲手给他写了墓志铭。

  

  白家人把元稹的骏马、绫罗、丝绸等六七十万的东西全部送给白居易当润笔,白居易不要,元家人也不肯收回。

  

  最后他将所得的稿润笔费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,日日烧香,诵经拜佛。

  

  庙里烟火旺盛,众生祈求平安,神明听着细细碎雨。抬眼是风情万种的人间,闭眼是往昔,一年又一年。

  

       “我只求微之,我们下一世还能相见

  

  “凡此利益皆名功德,而是功德当微之归”

  (这些功德,都应该属于微之)

  

  “因此行愿,安置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淤兹寺乎”(凭这份功德,只求下一世还能与微之在这片土地上结下缘分)

  

  蜡烛烧尽,屋内仅有的一丝光亮泯灭了,白居易一征,慢慢回过神,起身走到屋外。

  

  木门吱呀一声开了,一阵风吹来,轻轻拨乱了他的白发。

  

  苍凉的月光使人感到阵阵寒意,月光下有两个人,一个是他,一个是他的影子。

  

  遥望着残月清辉,白居易在满地月华碎屑中望见了故人的清影,却是依稀渺茫,如水月镜花之遥望不可及,心头不免泛起孤寂忧愁。

  

  “我望着月亮,却只看见了你

  

  庭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在幽静之处默默的吐露着芳香。

  

  仔细算来,今年已是元稹走后的第九年了。

  

  “微之啊,现在我还时常会梦见你,只是我们,见不到了。”

  

  梦醒时分,泪水依旧会浸湿他的手帕。

  

  “微之啊,你走之后就剩我一个人,再无人与我亲诉衷肠了。”

  

  “微之啊,如今我有千言万语堆积在心头,也不知对谁说了。”

  

  他抿了抿唇苦笑,声音有些低沉暗哑,似含着不同寻常的泣音颜栗,额前垂下的碎发随风凌乱。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身着一袭青衣,勾勒出他顾长的身形,在黑夜显得孤高清冷。

  

  凄凉,凄美。

  

  “故人入我梦,明我长相忆”

  

  时光的沧桑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,每一条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,见证着他经历的辛酸和挫折。

  

  于是在那一晚,他提笔写下《梦微之》。

  

  “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”

(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化成泥沙,独留我一个人在世间满头白发)

  

  他眉宇间的落寞之色更浓,清澈的黑眸里早不复往日的光彩,眼里的泪反射着细碎的光。

  

  白居易眼眶有些微红,缓缓闭上眼睛,晶亮的泪珠滑落至腮边,“啪嗒”一声滴到地上。

  

  那个夜晚,那份苦涩感,在他的唇边微微弯起的笑容中,渐渐凝固成了一抹无法掩饰的哀伤。

  

  那个夜晚,他做了个很短的梦,梦里的他见到了思念的人,梦醒时却是一场空。

  

  遗憾的是不再年少,褪尽周身稚气,想见的人再也见不到。

  

  有一个人一直住在他心里,出现在他梦里,却消失在他的生活中。

  

  元稹的离世对他来说不仅是一场暴雨,更是余生的潮湿,那年的雨从微之走后就一直下,在白居易的心里,从未停过。

  

  秋风起,吹来些许寒意,在他的心头留下落寞和孤寂。

  

  他转身进屋。

  

  罢了,夜里有腐烂的梦,梦里有重复的人

“微之,会再见的,等忙完这一生,就去看你”

  完

  

  “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”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白居易《梦微之》

  

  “远信入门先有泪,妻惊女哭问何如”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元稹《得乐天书》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  “不知忆我因何事,昨夜三回梦见君”

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白居易《梦微之》

  

  “我今因病魂颠倒,唯梦闲人不梦君”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元稹《酬乐天频梦微之》

  

  

  “原微之与白乐天最密,虽骨肉未至,爱慕之情,可欺金石,千里神交,若和符契”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唐才子传.卷六》


  

  

评论(5)

热度(50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